其中,国内保理业务量为人民币2.17万亿元,同比下降12.15%;据了解,中国国内保理业务2012年、2013年均位居全球首位。但由于2014年中国国内保理业务同比下降,被英国反超,中国国内保理业务以14.08%位居世界第二,英国目前以17.69%位居国内保理业务世界第一。
五因素导致规模缩减
《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保理产业出现了以下新的发展态势:一是,经济下行导致我国保理业务风险上升。我国面临内需不旺、出口受限的企业正在承受巨大经营压力。企业利润下滑,甚至出现亏损,负债问题愈发严重,应收账款质量整体呈现下降态势,坏账风险不断显现,欺诈风险也频频发生,因此保理商经营日趋谨慎。
二是,保理对行业及经济类型选择发生变化。保理产业正逐渐从传统行业转向违约风险较低、关系国际民生的基础行业和服务业。三是,由于国内长期缺失保理专业法律,目前的法律制度尚未对保理的法律性质等核心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也仍未统一标准,使得保理商面临很大法律风险,制约保理产业进一步发展。四是,与银行保理相比,商业保理规模和影响力仍较小。截至2014年底,国内注册商业保理公司达到1220家,注册资金超过1千亿元,商业保理转让业务量达到800亿,融资余额月200亿元。五是,中资银行对以融资为主要目的的国内保理趋于审慎,有意无意收缩国内保理业务规模,转而发展风险相对可控的国际保理。由于资金充沛的中资银行在我国保理市场占据主要地位,因此中资银行的保理业务经营策略很大程度决定了我国保理产业发展态势。
《报告》认为,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国内保理业务显著下降,国际保理业务小幅增长,总体保理产业规模缩减。
保理产业仍大有可为
对此,保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中国民生银行行长助理石杰在发布会上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保理产业仍大有可为。
他指出,首先,国内保理市场尚未得到充分开发。我国保理业务规模虽然较大,但占GDP的比重仅为4.7%,与保理产业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其次,国内无追索权保理业务占比偏低,2014年占比不足15%,保理产品改善企业财务报表的核心价值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再有,我国保理产品以融资功能为主,而应收账款管理、催收等服务功能未得到足够重视,保理产品的综合金融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
其次,保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贸易融资产品,其专业性体现在产品设计、业务操作和风险管理上,但与此同时,作为一项与贸易活动紧密相关的金融服务,则更应接地气,要贴近客户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保理从业人员不断研究市场,把准市场脉搏,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
石杰指出,今年的产业报告对当前市场中租赁、工程、供应链等热点产品与模式作了较深入的剖析,通过对多样化产品模式的研究来展示保理产品的良好适用性,并促进保理产品的实际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保理产品要抓住对外开放带来的机遇,在支持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寻找保理产业发展的蓝海,帮助中国优质企业走出去,打造中国保理+中国制造的新业态。”石杰说。
最后,石杰认为,中国保理产业应该加强与监管部门、司法部门的沟通合作,加强银行之间的同业合作,加强与商业保理公司的互补合作,加强跨境业务的国际合作,共同改善经营环境,并实现互利共赢。
“在合作方面,我们要特别强调一下国内双保理合作。国内双保理业务模式可以为国内保理商有效拓展业务边界、分工协作共御风险、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石杰说。
今年,保理委员会顺利完成了国内双保理的课题研究,并拟定了《银行间国内双保理业务协议文本》。“这标志着国内保理商合作发展的新纪元正式开启,我们期待国内双保理业务蓬勃发展。” 石杰说。
(责任编辑:DF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