痣哥现在又多了一个身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EMBA学员。38岁的胡海泉在音乐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做出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头脑发热:他希望经过两年的系统深入的学习,让自己在创投上走得更远。
目前,胡海泉正在寻找合作伙伴,一起发起成立并运作一个音乐创投私募股权基金。
事实上,在过去的五年,胡海泉就已经开始“潜伏”创投领域。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已经开始学习投资”。
他从随大流地投股票、基金开始,逐渐成长到学着投资实业,进而发展到两年前明确自己的创投方向——投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音乐行业。
他对投资的理解,也从一开始的注重现金回报,逐渐转变到能同时帮助实业发展,然后到现在的通过创投推进音乐文化产业发展。
如果说一开始被朋友推动乐在参与,如今的胡海泉,已然把音乐创投当成和音乐创作同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从理财到创投
和胡海泉见面的时间是一个上午。对于艺人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常规的采访时间,音乐人通常习惯晚上工作白天休息。但胡海泉在做音乐之外,总还想做点别的。每天早上8点起床,锻炼,吃早餐,然后就是浏览各种财经资讯。
虽然从事的是音乐创作和表演工作,但可能因为大学时候所学专业为外贸、企业管理,除了音乐之外,胡海泉一直很关注财经领域发生的事情和变化。他手机上下载的资讯浏览终端,多为财经类网站和报刊。朋友中除了音乐人之外,也以从事财经、投资工作的居多。
胡海泉的投资是从股市开始的,五年前他就开始投资二级市场的股票和基金。这个时候,他考虑最多的就是理财收益,回报率的高低。
不过,在波诡云谲的A股二级市场,“基本上是随着别人的转身甩尾巴”,自己无法把控收益。在当了一段时间的股民和基民之后,意兴阑珊的他,开始寻找二级市场以外的机会。
“做创投,还真是机缘巧合。”胡海泉感叹,就是这个时候,他所结交的投资界的朋友,邀请他一起投资实业。
朋友拉他入股一起成立一个投资咨询公司,为企业做投融资服务,做财务顾问,以及上市辅导等诸多工作。关注的主要是制造业、新能源、农业等领域的企业。
这些和喜欢写诗、创作音乐的胡海泉实在风马牛不相及。尽管不怎么懂,他依然会要求自己履行股东义务,定期参加公司例会,有空就跟着朋友们一起去企业考察。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负责旁观的他,身上潜伏已久的财经基因被激活。他兴致勃勃地跟着,看专业的朋友们协助企业制定战略规划,帮助企业优化商业模式,改善公司治理。对于一些并购整合、投融资、税务规划等纯专业的财经运作,他也尽量参与其中。
因为平时对经济形势的留意和积累,他发现自己在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上面,是有些优势的,时不时还能说出些对企业非常有帮助的建议。
比如,他们投资江苏的一家光源厂,国家一旦有涉及这个行业的产业政策出台,作为董事的胡海泉都会第一时间关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互联网音乐创投
直到现在,胡海泉仍和朋友一起做投资咨询公司,投资实业。但对投资规模和收益情况,他并不太愿意提及,只说这个领域让他逐渐积累了投资的一些专业知识和经验,但作为一个纯粹的财务投资人,他还是比较重视回报的。
江苏的那家光源厂,算是他们最早一批的投资项目,四年多了,虽然没有上市,但发展态势良好,投资回报早已翻番,这个投资,胡海泉很满意。
投资实业过程中,胡海泉看到了资本力量对企业和行业的巨大帮助。
这让他下定决定,要把资本和自己所挚爱但已被互联网冲击得七零八落的音乐行业结合起来。
音乐产业,从2004年起“几乎被互联网铲平”,音乐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少有人再为下载、收听音乐付钱,音乐创作人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另一方面,最大的运营商也是最大的在线音乐服务商中国移动去年坐拥超300亿音乐收入,但由此产生的数千万音乐版权费却因为找不到作者,分发不出去。
“羽泉”作为流行音乐明星组合,商业价值不言而喻,胡海泉也认为自己的回报算是金字塔尖的。但同为创作人的他,不可能不关心整个音乐行业运行的不景气。
为此,他做过很多尝试:向中国移动提交提案,建议推出一个数字音乐词曲管理平台,实施透明的管理,方便词曲作者结算,但没人搭理他。他也寄希望于一些大协会、大机构,希望他们能代表音乐行业去争取权益,结果依然让他失望。
在这样的情况下,胡海泉开始审视和研究“破坏”音乐产业的互联网新技术。既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然不可避免,倒不如热情地拥抱它,进而利用它为音乐产业服务。
于是两年前,胡海泉开始确定自己个人在创投领域的主打方向——互联网新技术,且这些互联网新技术最好是能有益于音乐产业的传播和营销。
他认为,音乐本身并不需要投资,创造力和需求一直都很旺盛。是音乐传统的传播和营销方式,被互联网时代彻底摧毁,亟需找到新的模式和路径。
事实上,关注新技术伊始,胡海泉鼓动陈羽凡和他一块投资的项目是手游“龙之召唤”。胡海泉本人并不喜欢游戏项目,之所以投资,也并非冲着回报而去,而是他发现手游是一个推动音乐版权和音乐消费很好的平台。
游戏中的互动和粘性非常高,胡海泉觉得可以在在游戏里深度植入音乐,和用户一直在一起互动和欣赏。这样推送音乐其实最有效。于是,羽泉不但投资且参与了“龙之召唤”的制作,他们的音乐和形象也被植入到游戏中。
他现在正在投资的APP专辑模式和一款移动互联网票务应用,也是奔着音乐的传播和营销而去。
APP专辑可以把歌曲、MV、照片以及演唱会资讯都囊括在一个小小的APP里面,以此来获得粉丝的青睐。移动互联网的票务应用,则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解决过去演唱会信息推送、票务、检票三位一体的服务。
在胡海泉看来,可以通过新技术建立数据库,让音乐人和消费者之间进行点对点的精准推送和互动,歌手会知道谁下载了自己的专辑,谁买了自己的演唱会门票,并通过直接互动,了解受众的喜好和要求。
这样,音乐人就可以针对自己数量可知的消费者进行更精准、更方便快捷的音乐创作、传播和营销,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全方位营收模式,且不需要经过中间环节的盘剥。
寻找“小伙伴”
在和朋友一块做投资的阶段,胡海泉并非没有遭遇失败。他总结失败的经验,认为主要是所挑选的合作伙伴不合适。
胡海泉曾经专门观摩创新工场如何筛选投资项目,李开复带领两名高级投资经理,一个下午见100个人的频率,让他叹为观止。
但他更大的收获是,做创投,其实就是寻找价值观契合的合作伙伴,寻找创投项目实质是找有想法有热情的合作伙伴,寻找本身也需要有理念和丰富经验的专业伙伴。
在和《环球企业家》记者见面的头一天下午,胡海泉见了一个做蓝牙耳机的团队。这个团队的产品性能和工艺设计都让他非常喜欢,更重要的是,这个成立两年的十几人团队,让他非常欣赏:极度热衷并竭尽全力把想做的事情做好。
因为价值观的契合,他决定投资这个团队。事实上,他做创投的消息逐渐在圈内传出来之后,他见的人并不多,基本上是通过朋友、熟人的介绍或推荐。
演艺明星的身份,在胡海泉看来是自己做创投的一把双刃剑,可以帮他利用已有的名气和社会美誉度拓展创投工作,但一旦投资出现失误或瑕疵,也容易将他良好的演艺品牌往下拉。因此,他对风险的考虑会更多,投资会更谨慎。
观摩李开复的工作,他最留意的不是谁OK,而是谁不OK。在他看来,这对创业者是非常好的课程。事实上,在投资领域,胡海泉最终是打算做一个创业者的。
眼下,胡海泉正在寻找合作伙伴,发起成立一个“音乐创投基金会”。
一开始独立做创投,他是做天使投资人,但他最终是想等自己积累了一定经验和专业知识之后,做一个有限合伙的音乐创投基金会的创始人,按照私募股权基金的方式运作。
这种形式,不再是自己单打独斗,将依靠更专业的团队、数据库来对项目进行判断,通过集体的行为来规避风险。在他看来,这能让自己在音乐创投上走得更远。
不过,胡海泉并非不知道自己做创投的短板:在音乐上,他是专业人士,在创投上,尽管他意兴盎然,但他并非专业。
除了寻求专业的“创投小伙伴”帮助自己打理具体的音乐创投事务,他还是想自己也能从音乐产业发展战略和大势上去把握创投工作。
由此,他决定去注重宏观经济层面研究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攻读EMBA。他相信,通过学习,他会找到更多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