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4-11-05 18:36:14 来源: sp20241105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我们党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能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不断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建设一批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优化提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注重发挥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创新主体引领作用,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超前部署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形成强大的基础研究骨干网络。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中力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解决好“卡脖子”技术问题,加快突破一批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造更多原创性成果。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深度参与、产学研高效协同的基础研究创新联合体;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增强各方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支撑。科技进步可以突破生产要素供给的约束、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基础支撑。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着力破除不利于要素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要素流通渠道。我们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完善资金链、人才链,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高效的资金供给,着力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人才和一流创新团队,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要推动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加速整合,坚持开放合作,持续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深化与全球创新链、产业链及供应链合作,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国际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集聚全球创新要素,联合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创新校地企对接机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化国企改革,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化科技、经济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

  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整体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快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要在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我们要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促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灯塔工厂、领航企业的头雁作用,以骨干企业先行先试、示范带动。要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要推动产业融合化发展,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进文旅和农业、工业等深度融合发展。

  四川省绵阳市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科技城,科教资源富集、产业体系完备、区位优势明显。2023年,绵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全国前列。绵阳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的目标,坚持创新引领,深入实施“科技立市、产业强市、开放活市、人才兴市、生态美市”的发展思路,聚焦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作者为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绵阳市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9日 09 版)

(责编:卫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