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海通董事长李明山将功成身退 传国泰君安陈耿将接任

2012-12-11 7:20:45理财周报 【字体:

    管理层一向比较稳定的海通证券,即将迎来一次历史性变动。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1952年出生的海通证券总裁李明山今年已到退休年龄,不出

意外,他将谢幕海通证券。同时,与李明山同龄的海通证券副总沈德高也可能退休。而这将成为海通证券11年来最大的人事变动。截至第三季度,海通总资产1015亿,在114家证券公司中仅次于中信证券。

    谁将成为继任者,却还是个谜。无独有偶,理财周报记者从国泰君安内部人士处获悉,目前有传言称在国泰君安任职总裁的陈耿,“干得不开心”,可能赴海通证券接替王开国任董事长一职。不过圈内人士称,这可能仅限于猜测。

    李明山带领海通走向巅峰

    今年以来,不止一位李明山的老朋友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李明山已然是退休状态,他不管太多事了。”

    李明山退休属于正常人事变动,因此一些海通员工并不感到意外。

    “李总是已到退休年龄,他如果想要继续干下去,前提必须是上海市政协委员。”海通内部员工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只是,李明山的离开带给海通证券的影响并不会像他退休一般波澜不惊。

    “李明山个人作风比较强硬,也有背景,所以镇得住下面。要知道海通副总裁都是干了很多年的,一些都干了十几年了。所以李明山一走,要来一个新的人管住这个体系是一件难事。”上海一位熟悉李明山的券商中层称。

    在海通内部,李明山对海通的贡献也是有口皆碑。

    “李明山平时待人挺好,他有极强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海通在九十年代和申银万国[微博]、国泰君安这些老牌券商相比一般,但2000年后,海通开始跨越式发展,将申万国君都甩在了后面。公司战略上也主要是董事会那边负责制定。”海通证券一位中层员工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从履历上看,李明山2001年来到海通,这11年里,海通完成了A股和H股上市,净资本的规模仅次于行业老大哥中信证券,达到了一个巅峰。

    陈耿与政府渊源不深

    李明山退休被业界看作是铁板钉钉,但谁能接棒这家国内第二大券商,目前扑朔迷离。

    理财周报记者从国泰君安内部人士处获悉,目前有传言称在国泰君安总裁职位上“干得不开心”的陈耿,可能赴海通证券接替王开国任董事长一职。

    然而,记者通过多方打听,询问圈内人士得知,陈耿接任的传言并不靠谱。

    “李明山虽然强势,但是也没有强势到外人想像的地步,比如人事权,应该还是在王开国手里,李明山管不了。按照上海金融工委的惯例,一般是搞一个全球公开选聘,走一些流程,最后选定一个人。当然从之前的经验看,很可能也都是内定的。”一位上海金融机构高层向记者表示。

    事实上,上海国企金融机构的高层,如董事长和总裁,一般都由沪金融办任命,而在选择上,除考虑能力外,金融办也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更熟悉的继任者。

    “陈耿接任不太靠谱吧。国泰君安以前都是汇金管的,直到去年因为一参一控才划归市政府,陈耿是君安证券过来的,在市政府这边应该没什么特别好的关系。”上海某券商高层人士向记者表示。

    根据资料,陈耿曾任深交所上市部总经理,在君安证券担任过投行部总经理等职务。国泰证券与君安证券合并后,陈耿先后担任国泰君安的副总裁、总裁。从履历和国泰君安的历史看,陈耿与市政府的渊源并不深厚。

    前述海通内部员工向记者表示,王开国去年才开始新一轮的3年任期,辞去职务最早也要到2014年,而且,董事长和总裁一起离任这样大的人事动荡,听上去就不太可能。

    未了的使命

    李明山将谢幕海通,然而手握充裕资金,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的海通证券,却在登陆A股后,遭遇到一系列挫折。

    2009年4月,海通发布公告欲收购百瑞信托。海通证券收购的目的,意在拥有稀缺的信托牌照,打造多元化金融业务。

    不过,这桩备受行业瞩目的项目,最终却因监管层不批文等原因不了了之。出人意料的是,海通随后的目标,竟是收购香港最大的券商之一,大福证券(现为“海通国际”)。

    彼时,大福证券在金融海啸后,业绩萎缩。2010年,海通出手46.12亿港元的高价收购大福证券,被外界看作是迈向国际化,为H股上市做准备。然而,一年过后,大福证券净利润1.18亿港元,同比下滑35.5%,并未给海通带来实质性的业绩增厚。

    国际化的梦想雾里看花,海通的H股上市也一波三折。

    2011年底,海通决定暂停H股上市计划,原本参考价为每股价格在9.38港元至10.58港元,但在路演后各家机构的出价低于预期,恐发行后股价表现不好,遂暂停上市。直到今年4月,海通才火速重启H股上市,并最终以10.6港元/股上市发行,但截至12月6日收盘,海通H股以10.1港元/股跌破发行价。

    事实上,“不差钱”的海通自借壳后,这些年的发展并不如意。

    2011年,海通营业收入92.9亿元,净利润31亿元,对比2007年上市时的113亿元、54.6亿元。上市5年,海通的业绩不升反降,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缩水17.8%、43.2%。

    净资本方面,海通2007年上市时364.92亿元,去年却下滑至313.43亿元,缩水14%。虽然中信证券在5年间也出现下滑,海通仍位居次席,但广发、华泰、招商等南方券商却急起直追,扩大后的净资本紧随两位大佬的脚步。

    2007年海通借壳上市后,李明山曾公开表示,海通证券的目标很清晰:上市、集团化和国际化。如今看来,三大目标完成两个,但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以前要开放外资银行进国内,很多人认为国内的银行都要垮掉,但后来事实并非如此。国家也希望券商走向国际化,就像银行那样迈向国际,但这不是易事,政策要配套,自己也要积累经验,路还很长。”一位深圳投行部高管表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