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府近日颁布了《关于鼓励民营企业与外资嫁接提升的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做好世界500强企业引进工作的意见》。
“如果能将民企跟外资结合,既能促进投资增长,又能推动转型升级。”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程惠芳指出。
程惠芳认为,在民营经济占了大半壁江山的浙江,中小企业对接央企的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而与国外中小企业对接更契合实际。
“长三角地区,当前浙江要借助央企的产业规模、外资的技术,上海要依托民企来促进产业的多元化、服务的完善,江苏则要靠民企来支撑其制造业的基础,这已是一种客观趋势。”上海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维说。
“以民引外”
浙江出台的这两份“意见”,规定浙江民企与外资嫁接,可以货币、土地使用权、厂房等实物出资,或商标等知识产权出资,或股权、债权等出资。
与此同时,浙江引进外资的步伐也在加快。据官方的统计,截至2011年底,已有143家世界500强在浙江投资企业415家,投资总额209.2亿美元,合同外资81.2亿美元。
今年以来,浙江引外资力度尤大。
据统计,今年1-5月,浙江省实际利用外资48.5亿美元,同比增长6.0%。在6月初的第14届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共有31个重大外资投资项目现场签约。
同时,政府也强力促进民企与这些外资的合作。
截至日前,宁波市共推出招商项目207个,并举办了“2012民营企业对话世界500强”活动,赴美国、加拿大及台湾等地招商。
温州更是积极与日本的中小企业合作,“就我所知,已经举办很多活动。”陈维指出。
甚至在传统的以民企为主的温台地区,也不落后。台州的民企近年来,已并购意大利摩企、德国百福、澳大利亚变速箱等企业。
借助其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机会,温州还打算通过民间资金带动国资、外资的联动,对接温州以及浙南闽东北地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总体而言,浙江此番强调“以外引外”与“以民引外”相结合,鼓励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新能源、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参与舟山群岛新区等国家战略项目的建设。
促转型升级
“浙江这几年投资增长率下降,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引浙商回归成为重点,现在‘以民引外’,也出于同样的预期,因为提高投资增长率对浙江的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尤其重要。”程惠芳说。
“浙江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过去在增量上做出很大贡献的浙江民企,在技术提升上遇到了困难,而且以轻工业、大型制造业的零部件生产为主的产业层次不高、规模不大,这两方面正好可以通过外资的技术、央企的产业规模来弥补。”陈维总结。
这个过程中,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使得只有附加值高的产业方能生存,“这样的产业一般会选择人力资源丰富、制度环境比较完善的地区,如沿杭州湾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等。”程惠芳说。
在7月5日,浙江省各市经信委主任四届八次联席会议上,省经信委主任谢力群强调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落实好“腾笼换鸟”各项任务。
程惠芳认为,不仅浙江“腾龙换鸟”的推进为引进外资提供了基础,外商投资也有需求。
与此同时,上海、江苏则在加大民企的引入。
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5月份发布的报告,2012年上海民营企业将迎来“经济总部”和“现代服务业”两大机遇。
“上海还是以外资、央企为主的,民企的引入对上海整体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但对将来产业多业化的服务的完善特别重要。”陈维说。
而根据江苏省的统计数据,民企、外资和央企基本已经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江苏还需要一个庞大的制造业基础,高端制造业的引入需要一般制造业来配套。”
陈维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未来必然以民企为主,央企、外企只是过渡阶段的主力,浙江的对接也主要是借助资源和技术,目的是为了做大本地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