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笔者在采访佛山Madnet创业社区、广州创新谷时,明显感知到一批80后、90后创业小鲜肉扎堆冒出。而与这批“创业要趁早”的年轻人形成鲜明对比,一群“30+”的创业者也在回潮。
两年前,熊斌是一个30多岁的上班族。眼看着青春过了一大半,创业之心依然涌动,寻思趁着这波全民创业大潮做最后一搏。自此,各种大大小小的创业交流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不断向投资人“兜售”自己的创业项目。
“不同于年轻人的创业,我身上其实也有包袱。我现在30多岁了,幸运的是我刚好赶上了这股创业大潮,我要紧紧抓住,要比别人更努力。”多次接触中,熊斌曾如是解释为何如此拼命创业的原因。
熊斌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从青年到中年,全民创业似乎成为眼下的一种经济新常态。就连地产大佬潘石屹前段时间也笑言公司最近离职了7名员工,有6名去互联网创业了。
在全民创业生机蓬勃的同时,有些人看到了它的“泡沫”。金德尔伯格为《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写“泡沫(Bubble)”词条时这么描述:“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开始的价格上升会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这些人一般只是想通过买卖谋取利润,而对这些资产本身的使用和产生盈利的能力不感兴趣。”当资产价格偏离价值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泡沫。
草根天使会创会会长陈维伟向笔者讲了一个互联网投机与泡沫并生的故事——“我昨天看到一个做互联网众筹的项目,创始人一个人花了几千元成本做了个网站,包装了几个不是专职的合伙人,然后去别的平台众筹。出让10%的股权,结果很容易就众筹到了100万元。现在很多创业者,自己的产品和团队还没搭建好,就拿去融资,结果还真的很容易找到人投资。”而互联网创业者投机背后,离不开投资人从种子到A轮、B轮接力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利润空间,这也无形中助推了项目高估值的大行情。
15年前,互联网危机爆发,结束了一个狂热和非理性的时代,以至随后的两年危机一直波及产业链上下游的电信制造业和运营业,整个信息通信产业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之中,人们也为其狂热和幼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到现在,15年已经过去。而对于现在这一代创业者来说,互联网泡沫似乎有些遥远,远得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李立新曾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提到,现在股票赚钱了,大家都往一级市场投。新三板也赚钱了,大家往早期投。早期也赚钱了,越来越多的人要去创业。VCHELLO创始人俞文辉也提到,现在仿佛所有人都被裹挟进来创业了,过度兴奋。“‘乱战’的时代到来了。”
中国过去的20年,一批草根起家的创业者筚路蓝缕,他们在冬天风雪的荒野上,在夏日狂风飞沙中辛苦开垦,带着对激情和狂飙的痴迷迅速崛起。如今,新一轮的互联网创业涌现。这一批创业者或疾行,或踯躅,或彷徨。在深厚的时空幕景上,他们将为新一轮的经济形态转型之路书写怎样的一个历史坐标?如何做一个不被泡沫抛弃的创业者?
万众创业,不仅仅是一场打了鸡血的战斗。